凈值自救冷思考:中小私募加強風控 大搞創新分散風險
來源:http://www.cs.com.cn/tzjj/smjj/201511/t20151118_4843934.html
|
作者:proedc7cf
|
發布時間: 2015-11-18
|
3385 次瀏覽
|
分享到:
在今年年中開始的股市震蕩前,私募基金經理聊天時總會先談投資策略,而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第四屆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,很多私募大佬在交流時,見面聊的第一個話題都變成風險管理,由此可以看出私募生態圈的轉變。實際上,不但私募談論的重點出現變化,從私募最近的招聘信息也可以看出變化。
記者通過與私募交流了解到,一些規模較大的私募在風控方面雖然已經較為成熟,但是為了分散風險,他們開始引進一些量化產品,組建量化交易團隊。
私募加強風控獨立性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發現,相比加強風險管理,國內多數私募基金面臨的更大挑戰,是如何盡早收復股市震蕩引發的凈值虧損,以留住客戶。
在11月6日舉行的第四屆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,記者在和許多私募基金經理的交流中了解到,對于私募產品,投資人有明確的要求,如果私募管理團隊無法趁著近期股市反彈收復此前的凈值損失,部分投資人將贖回資金轉投其他穩健的產品,賺取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。據記者了解,目前很多私募基金經理都面臨同樣的壓力。
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,他們明顯感覺到投資人在股市暴跌之后,對私募基金產品的風險偏好有所轉變,“這給我們造成不小的壓力。為了盡早收復凈值失地以留住客戶,不少股票多頭型私募基金團隊開始各顯神通。更多股票型私募基金在完善內部風控的同時,有的私募在產品設計方面進行創新,推動凈值反彈重拾投資者的信心”。
記者在和參會的私募基金經理交流中了解到,在股市大幅調整后,一些小的私募機構風控措施不到位,凈值回撤較大,之后對風控措施做出很多改進,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,比如公司交易部門為什么在股市大幅調整前幾天對市場風險“無動于衷”,直到大盤連續數日大跌后才意識到風險并大幅減倉,但為時已晚。后來發現,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的風控缺乏獨立性。
事實上,在A股市場股票多頭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往往身兼數職,既擔任投資總監與交易總監,又擔任風控總監或總經理,要對公司進行日常管理。這樣的后果就是個人意愿某些時刻決定了私募基金的風控執行力。即使有些私募機構設立了風控總監崗位,但在實際操作中,風控總監的減倉建議也要得到負責人同意后才能執行,同樣可能錯失減倉的最佳時機。
一位私募老總告訴記者,他們對風控方式作出調整,一是完善投資策略的系統性,包括增加交易團隊的交易風險管理;二是強調風控的獨立性,即風控總監在關鍵時刻可以“先斬后奏”,先執行減倉措施再向負責人匯報,只要風控總監認為要減倉,就是負責人也阻攔不了。